01.测试背景
客户汽车摆臂设计使用寿命10万公里,行驶4万公里后发生断裂失效,针对客户送检断裂摆臂样品进行测试分析,以期找出失效原因。
摆臂材质为SPFH540钢,表面经过电泳处理。摆臂断后于空气放置一段时间,断口锈蚀磨损较严重。
分析流程 |
测试项目 |
测试设备 |
断口表面形貌观察 |
宏观形貌观察 |
3D显微镜 |
微观形貌观察 |
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
|
切片观察及成分分析 |
截面切片观察及 成分分析 |
金相显微镜、扫描电子显微 镜(SEM)+能谱仪(EDS) |
材质分析 |
化学成分分析 |
火花原子光谱仪 |
材质硬度 |
维氏硬度测试 |
维氏硬度计 |
结果 |
结果分析 |
/ |
对摆臂断裂端断口进行宏观观察,发现摆臂断口断面(A区域)左侧锈蚀较右侧(C区域)严重,说明左侧先发生断裂;A区域断面呈放射状发散,且汇聚处表面电泳层不平整,疑似裂纹源;B区域表面锈蚀且磨损严重;C区域表面锈蚀较轻,疑似终断区。
3.摆臂裂纹源处与基体金相组织无明显差异,均为铁素体+珠光体;
4.裂纹源A区域电泳漆层完好,漆层下存在铁锈。说明基材在电泳前已产生腐蚀坑,该位置处在弯曲圆弧处,更易萌生初始裂纹。
3.4化学成份测试
参照Q-BQB 310-2019标准,摆臂基材符合SPFH540规格要求。
04.分析讨论
1.断裂摆臂裂纹源位于A区圆弧位置外表面缺陷处;
2.摆臂断面可观察到明显韧窝,整体呈韧性断裂;
3.裂纹源处表面电泳漆完整,内部基体表面存在明显腐蚀凹坑,推测为电泳前锈蚀;
4.摆臂基材硬度、金相、夹杂物、化学成分等均无明显异常。
05.结论
摆臂电泳漆下表面存在豁口缺陷(腐蚀凹坑),在外力作用下,该位置产生应力集中,易形成初始裂纹,进而不断扩展发生最终断裂。
06.改善建议
加强电泳前原材料的表面质量管控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