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失效分析】血氧探头感应不良失效分析

11月,09,2024 | 浏览次数:4354


       01.测试背景
       客户反映其生产的血氧探头,在生产、仓储以及客户使用过程中,均有部分产品存在参数(灵敏度)IR值不达标现象,具体表现为IR值偏低或不稳定。     

       在用力按压指套和去除焊点热熔胶的情况下,血氧探头IR值参数可恢复至达标范围之内。根据其组装工艺流程,推测其焊点可能存在虚焊或是微短路现象。
       02.样品信息

       03.实验方案
       1. 外观检查
       2. 切片分析
       3. SEM+EDS分析
       4. 结论

       04.测试结果
       4.1外观检查

       对编号为1#的较严重不良品进行外观检查:3D OM检查PD和LED Bonding均无断裂、脱落等不良现象;3DX-ray检查焊点饱满,无虚焊、明显短路等焊接异常现象,但在焊点附近有金属颗粒,推测为焊接过程的焊锡渣残留。

       对2#和3#不良品进行X-Ray检查,发现焊点附近同样有较多锡渣残留。

       4.2 切片分析
       对1#不良品进行焊点切片分析:LED、PD的Pin脚与銅线形成焊点润湿良好,无虚焊、开裂等不良现象。


       4.3  SEM+EDS分析     

       将LED和PD背部热熔胶及保护框分离,观察剥离面成分。


       2#不良品LED和3#不良品PD的焊点热熔胶剥离面大部分区域均发现有较多的Cl、Zn、Sn元素残留,其中Sn來自于助焊剂与焊锡反应的残留物。     

       对与焊点贴合的保护框和热熔胶进行EDS成份分析。以便于进一步确认不良品焊点周边区域发现的Cl和Zn元素来源。

  

         从成份分析结果显示,保护框和热熔胶均不含有Cl、Zn元素。推测大量的Cl、Zn元素可能来自于焊接阶段引入的焊锡丝、助焊剂。

        05.结论
       1.不良品焊点附近均有助焊剂和焊锡渣残留。助焊剂呈酸性,而较多的焊锡渣及助焊剂残留物存在,会导致绝缘距离减小,增加离子迁移的风险。

        2.焊点周边区域发现大量Cl、Zn元素。当Zn元素以离子态形式存在时,搭配周边酸性环境,会增大离子迁移的风险,容易导致微短路。

        3.手工焊接过程残留的锡渣、助焊剂以及焊点周边的Cl、Zn元素,可能会导致LED和PD的Pin脚间发生微短路现象。松软状态的热熔胶在外力按压时会发生变形,微短路暂时消失,从而出现IR值在不达标范围又恢复到达标范围的现象。


       06.改善建议

       手工焊接后增加清洗流程,避免过多的锡渣和助焊剂残留以及异常元素存在。

       推荐阅读:

       测量审核活动报名

       优尔鸿信资质证书

     【失效分析】汽车下摆臂断裂失效

       能力验证工作的公正性、保密性声明

       优尔鸿信荣获“电子电器检测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”

扫码关注“优尔鸿信检测”抖音、视频及公众号等官方账号

官微
视频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