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件背景: 失效样品为BTFT35A后壳件;材质为PC/ABS(HAC8260),现用户端发现有6例后壳服役过程中发生开裂,失效件服役时间约6个月左右。现提供NG品2pcs、OK品2pcs以及同牌号原料,委托实验室进行分析。
一.测试方案
测试目的
设备名称
断口宏观观察
3D显微镜
断面微观分析
SEM+EDS
材质比对
热示差扫描量热仪
热重分析仪
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仪
溶体流动性能比对
熔融指数仪
2.1. 表面观察将NG品各断面进行表面宏观观察(图1)
小结:
2.2.塑件断面SEM&EDS分析
对NG品断面进行测试,结果如下(图2)(表1~表2):
图2-SEM形貌(NG品)
表1-NG品EDS成份测试结果(%)
表2-OK品EDS成份测试结果(%)
选取NG品开裂位置以及OK品相同位置取样进行测试,结果如下(图3~图6)(表3):
图3-FTIR谱图
图4-DSC对比谱图(第一段升温)
图5-DSC对比谱图(第二段升温)
图6-TGA对比谱图
表3-材质比对结果
3.FTIR测试结果表明,主体材质均为PC/ABS。
4.综上,通过比对材质特性,材质组成均为PC/ABS,FTIR&DSC图谱基本吻合,TGA图谱存在差异,推测NG品存在降解现象。
2.4流动速率测试(表4)(图7)
表4-熔体流动速率结果
图7-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试
小结:三.分析结论
综上,后壳开裂的失效原因推测为材料自身存在降解,导致其机械韧性降低,在装配以及使用过程中,受螺丝施加的外部机械应力出现裂纹,裂纹沿机械应力方向扩展到螺丝与壳体接触的位置,后裂纹随应力释放继续扩展,从而形成该失效现象。
四.改善建议2.对成型前后的塑件熔体流动速率进行管控,变化率不宜过大。
推荐阅读: